混音指南 11


分类:相关阅读 / 「混音指南」

混音指南 11
前一篇:混音指南 10 下一篇:混音指南 12
文本阅读:
  简介
  新的艺术形式的诞生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就像混音这门艺术,要弄清楚它确切形成的时间和地点可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我们可以将交响乐团中各个声部的乐器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为混音最基本的参考要素
  同的乐器在同时演奏的时候会相互掩蔽。作曲家们懂得这一点,并且会在作曲的时候加以考虑。在录音技术发展初期,也就是多轨录音机诞生之前,制作人在录音的时候会让乐队中所有的演奏者同时进入录音室,通过乐器间音强度和声源距离的不同,让录音成品获得类似的听觉效果。那时候,均衡器、压缩器混响器还没有发明,当然也就没有混音师这个行业。但是,关于将不同的乐器混合在一起获得优秀作品的这种思想已经被人们广泛接受,并且用于实践中。
  与其他在20世纪出现的新的艺术形式一样,混音的产生和发展注定了技术的革新。
  正是20世纪60年代多轨录音机的出现,才带来了我们今天所理解的混音这项工作。没错就是在那个时代,我们实现了将8个乐器分别录制在不同音轨上的梦想。多轨录音技术带了我们这样一种能力:在将录音素材合并在一起-也就是我们所谓的混音--之前我们可以不计时间地反复演奏,以获得理想的录音素材。均衡器、压缩器和混响器成了录音棚中的必备设备;调音台变得越来越大,从8轨到16轨再到24轨,从而提供更多的音轨和更多的功能。我们有了更多的设备,能够控制这些独立音轨和最终母带的声音效果。
  这样,混音变得越来越广泛,音乐的音响效果也越来越好。
  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的发展重新定义了音乐制作、处理、录制、混音甚至是传播的概念。1994年,随着 Pro toolsⅢ系统的发布,实时音频插件第一次被大众所认识过那个时候这些插件还只能通过独立的DSP卡来进行运算。而 Steinberg公司在1996年发布的 Cubase
  我们对音频插件有了现在的理解
  工作站软件的一个部分,能够
  通过计算机的CPU完成实时的音频效果处理。虚拟工作室 Project studio这一概念的提在很大程度上源于计算机运算能力的提高和相应技术的发展。第一次,人们在进行多轨录音和混音时不再需要租用昂贵的录音棚。不过在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的处理能力还不能与专业录音棚中的混音设备的质量和数量相提并论。最终,随着在现代化的数字音频作站上同时运行10个高质量的混响效果器的梦想成真,这种状况最终得以改变。音频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