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音指南 300


分类:相关阅读 / 「混音指南」

混音指南 300
前一篇:混音指南 299 下一篇:混音指南 301
文本阅读:
  278
  混音指南
  经谈到过,声音越响往往听上去越好,因此在对均衡处理的AB对比听评往往会给人造成解--它有可能会让我们觉得提升型均衡的效果要比衰减型均衡更好。为了实现更为的AB对比,有些均衡器提供了输出电平控制功能。在均衡处理以后,我们可以将处理后的信号的电平调整到与处理前信号的电平一致,这样我们对均衡处理效果的重要判断就会纯粹基于音色变化,而不是电平变化。尽管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在一些大型调音台的均衡器模块上都没有这种输出电平控制功能,但是很多均衡器插件的开发商都忽视这一重要功能,其中的原因就不得而知了
  均衡处理会改变整个信号的电平,还能够让我们以为对信号进行提升的效果会更好。
  且不管AB比较的结果,在我们对信号的增益变化进行补偿之前,声音越响听起来越好的心理听觉特性会让我们在进行均衡操作的时候立刻产生错误判断。其中的问题是一样我们可能会认为提升型均衡会让声音变得更好听,而事实上这仅仅是因为整个声的电平后被提升了。而阴阳型均衡处理可以将我们将产生这种错误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如果使用衰减型均衡来代替提升型均衡,我们就不大可能会通过整个信号的电平变化来判断音的好坏。我们刚刚提到过,衰减人声信号的低频可以增加它的临场感。而衰减某个频率范围会同时衰减该频率范围所产生的掩蔽效应。例如,衰减人声的低频就会增加其他乐器极低频的清晰度。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信号整体电平的变化干扰到我们对均衡效果的判断,我们总是可以对其进行补偿;反之,如果我们提升某一个频率范围,我们也会提升其产生的掩蔽效应。这样一来,通过均衡处理的乐器声音会变得清晰,但是在它被提升的那个频率范围内,其掩蔽的声音也会更多。因此,我们提倡通常所说的均衡处理原则,即均衡处理应首先考虑衰减,再考虑提升
  14.4.6均衡操作中去掉某些频率成分所产生的心理声学效应最直观的感觉上出发,我们的耳朵容易认为衰减或者滤除某些频率成分的效果不够好。因为在衰减或者滤除处理中,我们将信号中的某些频率成分拿掉了,这会让乐器的声音听上去变小。我们的大脑可能会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适应这种变化。如果加以类比的话这有点像是有人去理发,理完后的发型变化很明显--我们第一天看到他时会有点不适应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就习惯了。对声音做均衡处理的道理于此类似,当我们将信号中的些频率成分去掉的时候,如果我们能够以混音的视角出发来聆听整个声音,并在一定时间后再判断均衡操作所产生的效果,这是很有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