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音频技术(第6版) 6


分类:相关阅读 / 「数字音频技术(第6版)」

数字音频技术(第6版) 6
前一篇:数字音频技术(第6版) 5 下一篇:数字音频技术(第6版) 7
文本阅读:
  丛书序
  进入新的世纪以来,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受到高度的重视,关于影视声音技术艺术方面的研究
  在从以往的专业特征向着产业特征来延伸。在延伸的过程中,已有的经验和基
  逐步地与当代媒体技术与艺术的发展密切呼应。这就使得我们要进步提升创新意识,再次审视技术上的着力点和艺术形态的多元术与技术有着天然的不解之缘
  术借助技术的手段构建了艺术的"轮廓",技
  术也因有了艺术上的感觉获得了特有的"神情",零星的感觉聚合起来生发出技术术的自觉意识和共同追求,最终完成的作品才有了独特的"韵味"。一部声音艺术的发展史,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艺术与技术的关系史对于这
  域的研究,我们有着向具有前沿优势的国家进行借鉴与学习的历史传统,从而形成了较强的学科跟踪能力。早在机械录音时代,上海明星公司国百
  研制出自己的腊盘配音设备"百明风",并且使用这一设备录制了我国第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进入到光学录音的时代,由我国电影先驱司徒慧敏参加研制的
  友式"电影录音机,取得了实验上的成功,并使用它先多部影片进
  了录音工作。其中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就是由"三友式录音机录制完成的,并且在当时还发
  单曲唱片且
  传。当年研制
  友式
  录音机的诸位前辈,恰恰是借鉴了美国电影的有声技术我国的声音技术,基本上经历了从原初的模仿到自主原创的发展过程,无论是机械录音时代,还是光学录音时代、磁性录音时代、数字录音时代,都是这样的一种发展趋势。同样,我们的声音艺术创作也是在不断地掌握了技术进步的从局部的出新到整体创新的艺术走向。正是这些的积累,逐渐地丰富了人们对于
  艺术作品的全面认识,并且最终带来了观念上的升华和艺术价值的提升北京电影学院录音系,伴随着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在声音技术与艺术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