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阅读:
248数字音频技术(第6版
在一张双层光盘中,两张06mm基片被粘合在一起。在所有的具体实现中,仅有一个数据面。嵌入的内层数据使用
半反射层(20%~40%的反射率,厚度大约为005在一些情况中,使用了一层硅基介电薄膜。外层数据表面使用的是一个全反射的顶部金属
(反射率至少为70%,厚度大约为005m
表面被一层聚丙烯(厚度约为10um)和印
标签保护。封接一张混合光盘时必须倍加
防止基片吸水和蒸发。光盘两面之间吸收
率的不同将引起光盘的翘曲。背面本身被一个金属层和一个涂漆层保护,而正面通常是没有保护的,因此在正面需要一层透明硅基涂层(15nm)。使用双激光头(650nm和780
m)读取SACD和CD数据的一张混合光盘如图7.32所示CD层:完全反射性
0.6mm
HD层:反射650nm波长的激光
0.6mm而能被780nm的激光穿
HD拾取波长:6
CD拾取波长:780nm
数值孔径:0.6
数值孔径:0.4
聚焦在HD层上
仅聚焦在CD层上
图7.32:一张混合SACD中的高密度层和CD层都用激光从同一面读出。高密度层是半反射性的,而CD层是全反射性的
SACD光盘上的数据按2064B为一个扇区进行分组。每个扇区由下述内容组成:标识数
#E(dentification Data,ID检错(IED)2B,保留字节6B,主数据2048字节,检错砡EDC)4B。在编码过程时,经过扰码以后,16个扇区形成错码块,这个码块采用里
德-所罗门乘积码方案处理。ECC块的各行被交织并编组成各个记录帧。各帧进行 EFMPlus调制。随后,数据被放置在物理扇区并记录到光盘上高密度层的半径被切分成段,用于不同类型的数据,如图7.33所示。最内侧半径包光盘的导入区,其后是数据区。它被分割成几个区,包括一个主内容表(Master Table of ontents,主TOC),该表中存有音轨、时间方面的信息以及标题和艺术家等文字数据。主OC被存放在3个地方(扇区510、520和530)以确保可读性。接下来的两个镜像区域分配给双声道和多声道录音(最多6个声道)。双声道和多声道区域使用的是相同的基本结构每个音频区域的区域TOC(Area TOC)被放在每个区域的开始和结束处。它们存放了该区域中所含音轨的轨道、采样频率、时间和文字信息。SACD标准最多允许255条音轨。音轨中含两种类型的数据流:音频基本流和补充数据基本流,它们是复接在一起的。此外,还有音频帧序列(每帧带有一个时间码)和补充数据帧序列用于图片、文字和图形。每帧代表在音频轨之后,有一个区域用于可选数据,比如文字、图形和视频。这些数据仅能通过文件系统访问,其格式没有在SACD技术规范中规定。最外侧半径保存的是光盘导出区。SACD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