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阅读:
6■压缩与限幅
现的大幅度电平做了压缩后,就可以让该轨信号整体响度提升。图63表示的就是这种压缩处理过程。这听起来似乎有点不可思议,但是这个增益衰减设备的确可以让信号的响度增加。
随着峰值被衰减,信号整体的电平进行提升(图6.3)。提升的结果就是信号的整体响度增加。
信号电平的平均值高了,均值曲线以下的部分提升了,因此主观响度也就增加了。
毫无疑问,在21世纪的今天,在现代流行音乐录音中,这种效果被过度使用了。我们鼓励读者运用自身成熟的乐感去做恰当的峰值限制,以便创作出耐听的作品,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响度竞争问题。
为了让自己的歌曲在电台或者其他场合播放时明显比别的歌曲响度更大,很多人都会把混合信号通过压缩做极端处理,以使响度最大化。唱片销售是个竞争激烈的行业,而响度似乎有助于销售量的提高,至少短期内是这样的,因此都争着提高响度也就不足为怪了。但这种为了销售量不惜代价去提高响度的做法,对音乐本身是有害无益的。艺术家、制作人和录音师必须做出权衡:是要短期响度带来的好处还是要长期的音乐价值。不要忘了,消费者也能随时调歌曲的音量,他们的重放系统都有音量调节装置。如果他们希望歌曲音量再高点,自己调就是了。
压缩少一点无非是音量多调一些罢了。
6.3.4改善清晰度和可懂度
在录音和广播中的演唱和讲话的确需要具有一定的艺术技巧。歌手都需要接受发声课程的培训,以语言为生的艺术家都是如此。几乎所有形式的歌曲和讲话都要求主体人物把每一个字都发清楚,让听众容易理解。演唱或者讲话的可懂度,一定程度上依靠听众能够准确地听到辅音。
艺术家必须能够控制自己的元音,同时让每个辅音也都尽量清晰。发音的时候,字母B不能和字母D混淆,N和M也必须加以区分。
试想,在歌手演唱"bog"和"dog"时,我们显然无法通过调音台的表头看出这两个单词有什么区别。就算把它们放到工作站里,从显示器中呈现的波形上去观察,我们依然无法通过肉眼看出什么不一样来,这两个单词的波形令人难以置信得相似。但是它们的确有着细微的差别,只是通常录音棚里的设备无法对这些区别加以分辨,只能通过我们的耳朵来辨别。
我们的耳朵接收到声音、通过一系列处理和大脑的分析后,这些细微的差别就被从信号中提炼出来了。
如果信号中加入了嘶声、哼声、静电等噪音的话,"bog"和"dog"分辨起来就更加困难。
要是混合信号中又加入其他乐器,比如鼓、吉他、迪吉里杜管等,那么可懂度就会面临更大的威胁。再加入延时、混响等各种效果处理,要想听清楚人声的细节简直就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压缩此时能够起到辅助作用。调整人声的增益量,逐字逐句地认真调整,直到录音师确认所有的人声部分都没有被别的声音盖掉。然后设置一个较低的门限值,该门限值低于人声的平均电平。设置一个快的建立时间和中速偏快的恢复时间,根据需要提高压缩比(最多是10:1}。
通过这种巧妙的处理,语言的可懂度得到了提高。
SoundFX声音制作效果器:解密录音棚效果器的创作潜能 128
分类:相关阅读 / 「SoundFX声音制作效果器:解密录音棚效果器的创作潜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