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阅读:
第4章木管组的声部和音序编写
171
学乐器不是单簧管、长笛或萨克斯,那么推荐使用M|D键盘进行输入,同时配置一个呼吸控制器。
4.10MIDI控制改变信息的使用和编辑技巧使用带有分层技术的基于采样的音色和音色库对于创建真实可信的木管乐器的音色来说,毫无疑问是个好的开始。但是正如在弦乐编曲里谈到的那样,还有其他一些可充分利用的额外的音序编写技巧能够提升作品。再次强调,这样做的目的是在木管声部中创造出足够多的变化,以克服重复采样样本的局限性。哪怕是一些在强弱或者音量上的小小变化就能够为所编声部带来很多真实的感觉。让我们来分析这些技巧。
CC#7和CC#11的联合使用,能够重新塑造声部的强弱轮廓线。为了避免在几个小节当中都采用同一音量从而导致的单调和毫无生机的乐段,试着去使用这两种控制器以增加真实的感觉。
越是兴奋的段落声音应该越大,而平静内在的段落声音就应该柔和一些。对木管乐器来说,试着把MD键盘上的可分配的推子和旋钮指定到CC#11,这样就能控制声部的强弱轮廓线。然后使用自动化功能或是手动的铅笔工具去填入一些数据来设置CC#7的参数值,它负责整条音轨的主音量。这时有两个选择:在声部编配中实时使用CC#11去控制强弱包络线的形状,或者是先录下这个声部,然后再次重新写入这个声部的CC#11的自动化信息。后一种选择先将注意力先集中到演奏上面,而后再将注意力放在强弱上。有时候在重复写入控制器信息时,我甚至会闭上眼睛让自己完全沉浸在这个声部中,仿佛是通过这个推子完全指挥了这件乐器,在手和乐器的声音建立起一种无缝的连接。使用前面提到的呼吸控制器,甚至能够得到更好的结果。如果将它设置为CC#11,通过吹奏,将能够平缓地控制木管乐器的强弱。通过吹奏它,前述的两种技术都将确保木管乐器的动态在不断变化。哪怕只是增加了一点点的强弱变化,所编声部都会立即变得好听得多。而把CC#7和c#11联合起来使用,可以快速地对该条音轨的总体音量进行重新调整,而且不用重新去做自动化处理。既然CC#11是作为CC#7的百分比工作的,那么如果需要减低或提升轨道的整体音量,就不需要再去调整这条音轨的强弱自动化,只需要在轨道开始处改变CC#7,总体音量就将改变,但是那些强弱轮廓线将保持原样(图420b在图420a中,主音量(CC#7)被设成105,同时,总体的动态轮廓线被CC#11所控制。
在图420b中,CC#7的值被推大到127,而CC#11的曲线并未改变。
4.10.1起音和释音时间控制
前面所讨论的两种控制器的使用,从宏观层面的编辑过程上看是非常有效和迅速的。如果有更多的时间,并且打算带给作品更好的品质,那么应该充分利用为数不多的一些技巧来在微观层面上进一步操控木管乐器。对任何一件声学乐器来说,其关键的要素之一是具备产生高度变化的能力。不仅仅是强弱,而且包含每个给定音符的起音和释音时间。事实上由
现代音乐人编曲手册:传统管弦乐配器和MIDI音序制作必备指南 184
分类:相关阅读 / 「现代音乐人编曲手册:传统管弦乐配器和MIDI音序制作必备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