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声学与心理声学(第3版) 86


分类:相关阅读 / 「音乐声学与心理声学(第3版)」

音乐声学与心理声学(第3版) 86
前一篇:音乐声学与心理声学(第3版) 85 下一篇:音乐声学与心理声学(第3版) 87
文本阅读:
  第2章听觉概述71
  (a)中理想滤波器响应曲线,图2.9(b)给出了一组听觉滤波器的响应特性。每个滤波器都具有非对称的频率响应曲线,高频一侧比低频一侧衰减得快,子滤波器的带宽就是中心频率对应的临界带宽(见图2.7)。滤波器的重叠程度不可能做到十分明确,在实际应用中一般需要进行一定的折衷考虑。以录音室中使用的1/3倍频程图示均衡器为例,其子滤波器是在频响曲线-3dB转折频点处进行交叠的。
  根据图2.6所示的人耳对两个纯音信号的感知能力,图中"临界频带"可以看成是滤波器组中的一个带通滤波器的带宽,其中心频率是所聆听的两个纯音的中间频率。这样的考虑忽略了基底膜位移振幅包络的不对称性(见图2.5)以及由此产生的单个滤波器响应曲线的不对称性(见图2.9(a)),但是这是一个很好的近似计算方法。这个滤波器(和其他中心频率与它相近的滤波器)在听觉感知到"拍频"、"不平稳混合在一起"、"不平稳可分离"时,能够将两个纯音频率包含在频带内;当听觉感知到声音从不平稳变化为平稳时,两个纯音的频率间隔变大,以致不能同时包含在这个或其他听觉滤波器的频带之内。此时,没有听觉滤波器能够同时通过这两个频率,但是,却存在听觉滤波器能够分别使两个频率单独通过。因此,听觉能够分辨出两个不同的频率,获得平稳可分离的听感。
  乐音是由多个频率成分组成的。了解临界频带的听觉机理在聆听乐音时频率分析的作用,是心理声学研究的基础。听觉对声音中单个频率成分或正弦波的分辨力对于从心理声学上理解听觉如何感知音乐是非常重要的,这些主要包括旋律、和声、和弦、调音、音调、音乐动态、不同乐器的声音、声音的融合、合奏以及不同乐器同时演奏时乐声之间的相互作用等。
  2.3频率和声压级可听范围
  通常人类听觉系统的可听频率范围为20Hz~20000Hz,然而人与人之间的听觉差别是很大的。人类的可听频率范围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逐渐改变,这是人类衰老的生理表现之一,主要表现在可听上限频率的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