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00:000
20
1
回声地图
  • 1757
  • 2
  • 2
  • 0
  • 5
2021-04-07 上传 类型: 其他 上海总商会旧址 (静安区北苏州路470号)
0.0
(0)
下载音频文件
添加下载任务
使用许可协议
CC-BY-NC 许可协议
音频信息
音频格式 mp4/mp4
文件大小 431.58 KB
比特率 66 kbps
采样率 48000 Hz (16 bit)
声道 立体声(2声道)
编码方式
相似的声音 浏览更多
  • 2021年1月20,今天大寒节气,并不很冷,阳光明媚。新外大街的主路跟其他街道一样有一些井盖,这些井盖下面隐藏着一条条管线,据了解这些管线有疏通雨水和污水的市政管线,有埋藏着电缆的电力管线,有负责通讯的联通、移动和电信的通讯光缆,还有热力公司和自来水公司的水管。我所站的车站前也有几个井盖,这下面连接着哪一种管线就不得而知了。重一些和慢一些的车辆压在上面会发出“个楞个楞”的声音,这个声音我很熟悉,自己开车时候也很难躲开公路上的每一个井盖,每次从上面驶过的颠簸都能感觉到连人带车的抖动,这个声音我从没在柏林、东京、纽约或者莫斯科这些城市的街道上听到过。车辆压在井盖上的声音,恐怕也是我们城市里很独特的一个声景吧。 我希望以后我们的城市规划、道路规划、管线施工能够更加系统化,挖了埋埋了挖的愚蠢行为少一些,施工噪音少一些,公路上的井盖少一些。希望未来让这些井盖在公路上消失,让这些潜在的交通危险能够消除,让这个城市更安静舒适,让这种当下特有的城市声景成为历史。
  • 深夜雨中城市声景。整天都是阴雨天!有一些汽车,货车和行人。 它可能需要一个locut过滤器去除一些微妙的风声。Zoom H4n录制。
  • 汽车城市声
  • 春风沉醉的夜里,一个用塑料儿童玩具制作的回声,再苏州河畔的大型住宅楼间跳跃回响。
  • 武汉作为重要的码头城市,在过去曾经迎接过往大量商船货船。月亮湾码头处聚集了许多家修船厂,这些修船厂本身就是一些船,拴住固定住,他们是江上的人家。可是现在已经没有什么船会开过来维修了,太冷清了,偶尔只能听到零碎的敲击声。这些江上的人家怎么谋生呢?zoom H6录制
  • 没想到工人排砖的时候敲出来的声音还有点空灵。这个项目让我对城市环境中的声音多了关注。
  • 大统路非机动车地道始建于1987年,它与潘家湾人行地道分布在上海火车站两侧,不同的是,大统路地道足有502.76米长,每个箱梁之间是一段天井,地道里的人看得到天空,路面上的人看得到你。 这是一条异常繁忙的非机动车交通干道,我选择在固定地点录音,能听到伴随着沪宁线铁路和地铁的机车声,非机动车在地道里来来往往。 如果带着录音机骑行穿过地道,好奇会录到什么?因为空间结构不同导致的不同回音吗?
  • 声音是一种不加修饰的信息传递方式,非常直接,饱有情绪。城市的声音是城市给人最直观的感受之一,聆听城市是一种获取更完整城市图像的方式。从聆听和记录开始,使每个人都可以在听觉上认识这个城市,去倾听那些时刻都在发生但往往多被忽略的“背景音乐”,站在一个更宏观的视角上,去理解城市,理解人。 浙江路桥上的这段录音中,可以听到城市中的车辆、行人在经过桥面时,跟桥体共同震动产生的特殊的回声效果。在录音的末尾,有一个拖着平板车的阿姨经过,车轮划过木板,发出有规律的的声音。近百年来,苏州河曾见证无数人拖着货物穿过桥面,那是努力生活的人们和这座城市的日常对话。
  • 广东路人行地道位于西藏中路广东路口,地道连接着人民广场和广东路上的工人文化宫。地道的侧立面铺了瓷砖,将人们的闲聊声和脚步声在空间里来回反射,他们可能是初来上海的游客,可能是来广东路福州路上班的白领,也有可能是赶着去工人文化宫前参与股市研讨会的股民朋友。
  • 位于苏州河畔的潘家湾人行地道始建于1987年,上海火车站就在地道旁几百米处,那里时不时会有驶过的火车传来的隆隆声,绿皮车、动车和地铁各不相同。 相比于商业闹市区的人行地道,使用这条地道的行人并不算多,外放抖音热曲,和朋友聊聊天,这条不太笔直的人行道有时会成为他私人的空间, 在录制那天,我在地道里念了下当天的日期“2021年2月14日”。那个时候没有人,只有火车声。

今年2月28日,我有幸参加了回声地图搜集的线下体验活动。与两位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们共游苏州河畔。感慨从听觉出发,调动起所有的感官,仿佛步入了新的世界。 我们小组在苏州河畔漫步时,大家有意识地使用听力,组员阿桂驻足于一扇传来的悠扬古典乐声的门洞,示意我们静听片刻,抬头观察,并与视障伙伴小春分享眼前那座类似凯旋门的斗拱形建筑的细节,内壁上若隐若现的文字,以及围墙的尽头是一座三层的洋楼,门前还有保安。组员们猜测估计是某会所或是餐厅,为此我还深深吸了一口气,想要捕捉空气中的食物芳香。事后通过搜索了解到这是被誉为“上海工商业摇篮”总商会门楼的旧址。 对于我这样一个日常行走如“拼命三娘”的城市人,若非这次活动,也许永远不会在那段街道上停留。这是一段缘起于回声,发扬至各种感官,最终成就了对城市历史见微知著的回溯,并且有幸能够与大家共享这段旅程。


点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