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阅读:
230
15.1替换无法修复的对日
所有的人都喜欢同期录制的声音,演员处于兴奋状态、充分进入角色时录出的声音所具有的魅力毋庸置疑。人们总担心用录音棚里录制的声音来替代原始同期声会扼杀声音的魅力。不过,如果你在补录某场戏的声音,人们会接受这些声音确实得重做。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某句对白、某个镜头的对白甚至某场戏的对白重新补录呢?根据补录对白的用途,我把它们分成三个组:替换用对白、增加的对白和群杂。
15.1.1替换对白
替换对白是对已有的对白重新补录。当人们考虑对某句对白做后期补录时,一般是出于以下原因。
噪声问题。这很容易理解:过多的环境噪声(如在敞篷车里或在瀑布边拍摄的镜头)、
突然的大音量噪声(如汽车鸣笛、人声、东西掉落的声音)、风声等,不胜枚举。
技术问题。这包括一系列错误:无线话筒故障、领夹话筒和衣服的磨擦声、雨水打在齐柏林防风罩(zeppelin)上的声音或其他有关话筒的噪声、信号失真、录音电平过低等。
透视感和音质。有时候根本无法对一个镜头进行同期录音:大广角镜头的上方净空很高,无处放置吊杆话筒;拍摄空间的低频嗡嗡声过大;声反射过于古怪。
表演问题。当导演或剪辑师对某句对白的读法不满意并想要改进时,ADR的梦魇就来了。这会转变成痛苦的录音过程,因为导演关于"正确"读法的新想法或许和演员的动作或画面呈现出来的状态不协调,但我们却必须试一试。
对白变动。有时候不得不修改对白来弥补叙事上的缺陷。如果你能让新对白与之前的镜头同步起来,而不让它看起来像一部怪兽哥斯拉(Godzilla)式电影的话,你就成为这方面的专家了。这种情况很难取得好的结果。
注意力焦点控制。为了使影片角色从他们所处的环境中分离出来,你或许必须重录他们的对白。设想一下你正处理这样一场戏:两位主角被喧闹的、抗议渎职行为的布尔什维克们(Bolsheviks)包围。为了听清陷于人海中的女主角的声音,声音剪辑总监决定一点点剥离人群的声音,最后只保留主角的对白和拟音音效。首先是削弱抗议者的说话声,然后是他们的动效及其他声音,最后我们得到的是比咆哮的人群更让人恐慌的感受:一种很主观的感受。当然,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把两位主角的所有对白以及人群中能看到口形的声音重新录制,然后还要为人群录群杂还有很多其他理由来替换同期对白。重要的是,重录对白时,你必须准备好声轨,使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