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频信号的仪表计量(第2版) 86


分类:相关阅读 / 「声频信号的仪表计量(第2版)」

声频信号的仪表计量(第2版) 86
前一篇:声频信号的仪表计量(第2版) 85 下一篇:声频信号的仪表计量(第2版) 87
文本阅读:
  人耳、听力和声级感知7
  位于耳膜处的锤骨的长度约为8mm(0.32in),质量约为25mg(0.0009盎司)。与内耳相连的蹬骨约有3mm(0.12in)长,质量约为3mg(00001盎司)。
  中耳充满了空气,通过欧氏管与鼻腔相连。欧氏管是一个细管,当人们打哈欠或吞咽东西时会开启。这样的结构便可以对周围环境与中耳间任何可能的压差进行均衡。
  7.3内耳
  内耳是个充满液体的器官,在颅腔中的位置使其受到很好的保护。内耳是神经存活其中的器官,如果这些神经细胞损坏了是不能再生的。
  内耳有一个被称为耳蜗的蜗牛状腔体。它螺旋的圈数刚超过2.5圈,容积将近100m3。这一腔体被基底膜分成两个部分,在耳蜗的上部留有一个小孔(即蜗孔)。
  基底膜的长度可从近01mm(0.0039in)变化至05mm(0.02n)。蹬骨的踏板连接到卵形窗上。卵形窗是耳蜗的两个开孔之一,另一个开孔是环形窗,它能保证当压力施加到卵形窗时压力的均衡。
  脑皮层器官位于基底膜上,其上有一排排数以千计的绒毛细胞。胶状的耳蜗覆膜处在这些排列的绒毛细胞上方。当耳朵受到声波的影响时,蹬骨的运动将被转换成内耳中液体的运动。这样便使基底膜处在运动状态,从而反过来导致脑皮层器官与耳蜗覆膜之间产生剪切运动。耳蜗覆膜激活绒毛细胞,并通过听觉神经向大脑释放出电脉冲。听觉神经由大约2500根神经纤维构成。传递至大脑信号的上限截止频率大约为1kHz
  74人耳的灵敏度
  人耳的灵敏度是随频率变化的。由于耳管形状的缘故,灵敏度在2~4kHz较高。
  这种频率相关性并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随声音的响度变化的。这一现象会在下文中有更详尽的解释。笼统地讲,人耳对低音的听音能力随声压的提高而增强。因此人们会感到因声音重放声压级而带来的声象声音差异。为此,对于声频工程师而言,以预期会在日后用的声级来对节目素材进行监听始终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