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声音艺术 125


分类:相关阅读 / 「超越声音艺术」

超越声音艺术 125
前一篇:超越声音艺术 124 下一篇:超越声音艺术 126
文本阅读:
  為了製造商品而創作音樂·而是出於興趣而自主刨作·新科技許諾了這個看法年代以
  後逐步普及的家用影音科技降低了創作的門檻,但是在技術上人人可做,並不代表人人都會去做·更不意味著新創作的傳播空問會自然出現·龐克運動的重要性正在於它在此一時代關鍵點上,傳播了人人可以做音樂任何東西都可能是音樂的觀念·並且直接推動了次文化交龐克運動既不始自麥克萊倫·也不以性手槍的結束告終·實際上在短短數年之內·新浪潮音樂形塑了一個新的產業·龐克運動對於唱片工業而言·一開始是個金色的燙手山芓·,但唱片公司(當時的CBS、WEA、EMI、RCA、MCA)對於基層的、地方性的創作向來極不友醬。新浪潮音樂的出現與流行·意味著藝術家對於自己的創作與發表具有高度自主權·這是習慣興流行音樂家工作的大型唱片公司特別不擅於處理的--性手槍樂團就是一個現成的慘烈案例·但是大公司很快地找到了與獨立樂團合作的方法·那就是透過有製作能力的小型獨立藝衠家相關之事務都交由行政靈活度高的獨立公司全權負責等到唱片製作完畢·五大唱片公司直接接收·最後只須負責廣告丶行銷和抽成即可·這一類立公司主事者大多出身於音樂圈·具有相當程度的音樂理想性格·例如獨立廠牌「隨便賣」
  (Rough Trade)、「工廠唱片」(Factory Record)與「謬特唱片」(Mute record)即為許多傳奇樂團未成名前的搖篮,而這些公司本身也成了绸立音樂界的傳奇受到DY文化直接或間接鼓舞的青年·將自己動手做的態度帶入生活·在所謂的獨立廠牌之外,創造了更地下的發行網路·這是業餘愛好者以同人誌與「地下」卡帶郵購市場為主要傅播形態的發行空間(註7)·樂迷在此往往同時扮演積極推動者丶傳播者甚至創作者的角色發行權下放的狀況下·基層的音樂創作力釋出·推動了非專業地方性的藝術生產
  自行製作服裝飾品、自己辦同人誌丶自己搞樂團、自己成立俱樂部,以互助的管道小量發行音樂成為另類青年文化的重要機制·這股風潮並與各類獨立影展·獨立音樂立替代空
  問等非官方文化團體合流,形成了根脈廣布的龐大跨國肚群·共同構成了20世紀未的青年文化景觀·這些地下網路成了音樂创意的溫床,培養出了大量秀異的獨立音樂家·最終甚且重新定義了「主流」興與「地下」的二分觀念·這一套地下音樂網購系毓流行於1976-1995年之間此後隨著網際網路的流行而漸趨式微·近年來·這種趨向草根化丶去中心化的生產消費模式台灣有王瑞成立於1992年的噪音牌/噪音雜誌(NOI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