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声音艺术 243


分类:相关阅读 / 「超越声音艺术」

超越声音艺术 243
前一篇:超越声音艺术 242 下一篇:超越声音艺术 244
文本阅读:
  低音大提琴十席∽其二為木管樂器組:長笛四席·雙簧管共五席,單簧管(豎笛)四席·其銅管樂器粗:法國號七席
  管(巴頌)五席·長號五席,低音號兩席,第四組打擊樂器共四席·柏林愛樂之領導階層包括了基金會委員五名·由藝術艭監丶樂團總媭理樂團主席·媒體主席等人組成。信託委員九名·由柏林市長丶前德國糖理丶國會議員丶德意志銀行營業主席等人所組成。此外還有行政部門
  燊團管理丶行銷丶募款、人事、媒體公關丶教育丶發展、財務丶場地管理丶燊器管理等等計31名行政人員·若不包含周邊的臨時人員,一個交響樂團逹到了159名工作人員的規模如依企業或機構管理的「控制幅度」原則
  樂團·須要有三到四
  個層殺的主管負責。然而事實上只有一位指揮·還有幾名行政助理·在藝術上所有的演奏家都直接向指揶負責·其問並無中介人·這種管理制度之所以行得通的原因是:指揮和所有的演奏者·在進入樂團以前就經歷了多年的分工訓練,每一位樂手都是自己獨特領峨內的專家晾解他們所要演奏的曲子和自己所擔任的角色,在必要時不必等待命令就能夠自行修正誤差這樣的高度分工體系的基礎在於一批高度專業的音樂人與行政管理人員·無論培鏝或雒持一批人材都是一筆龐大的固定開支·在一般狀況下·這筆開支不可能以票房收入來雜持平衡這註定了交響樂團無法離開國家機器與財團的支持而生存·樂團能夠得到這廖大的支持不是有理由的·交響樂團擔任了城市文化招牌的角色·在現代民族國家中·交響樂團等於是種文化宣傳機器;反過來說·其意識形態自然不能夠超越國族文化建制的侷限交響樂團與國族文化建制的親密關倸於1930年代的第三帝國赤裸裸地呈現岀來·當時納粹文化爼識以各種行政手段與暴力手段壓制現代文藝發展·德國總理希特勒將現代藝侕打為退廢藝術」(Entartete Kunst;如表現主義丶達逵派與構成派)·前衛主義則被打為「文化布爾什雜克主義」(即文化無產階殺)·保羅·辛德密特(Paul Hindemith)的現代樂被禁雜也納學派的音燊在1938-45年間被迫停止活動·一整代徳國現代派文學家丶劇作家丶造形藝流亡海外。與此同時·古典音樂家卻獲得納粹保護·希特勒除了超走猶太裔音樂家德國古典音樂建制並未受到太大波及·這使得交響樂在第三帝國時期可謂一支獨秀地發展德國重要的作曲家興指揮家大多選擇輿納粹黨雒持合作關倸·其中著名的案例是當時全球最名的指揮家碣特萬格勒·作曲家理査·史特勞斯·以及在二戰後執掌柏林愛樂的卡拉揚依卡拉揚本人的說法·他是為了繼續做音燊才不得不加入納粹黨的·二戰之後卡拉揚說:「跨過(入黨)這道門槛;就意味著你可以得到無限的權力·和對樂團的資助·就可以無拘無束這個戰後重要的文化公案與其說挹露了浮土德式的人性欲,不如說是摑露了交響樂團作為沚會聲音機器的機械性·當職業音樂家身處於此一機器系铳之中,其個人並不真正地存在決定遊戲選項的櫓力。無論是不是身處大德意志帝國·作為古典音燊訓練下的藝衠家僩人發展的空問已經被學院-樂團一音樂廳所共同支撐的古典音樂建制所嚴格定義·也許卡拉台北:普洛文化·1994·hp:/blog.yam.com/manny2002/
  article/57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