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声音艺术 19


分类:相关阅读 / 「超越声音艺术」

超越声音艺术 19
前一篇:超越声音艺术 18 下一篇:超越声音艺术 20
文本阅读:
  步之中取得批判力·拉貝爾提出了相對紐緻的方法學來處理凱基提出的問題,對於拉貝爾來說,聲音藝術可能成為身陷現代教絛危局的現代音樂一種可能的出口他說:「將聲音興音樂並置不分·是為了質疑認知上始終存在語意矛盾的缺口,如果一開始就將聲音與音樂二分·是否有可能成功地將聲音視作為既存的現象(foundphenomena)·而將音樂劃歸為文化生產的一個部門?或者有另外一種可能·不試圖將音樂美學與思想·音樂與環境聲響硯作一體的兩面,而是同象重疊的臉
  孔?」(註12)《背景噪音-一聲音藝術面面觀》一書並不為聲音藝術創作提供簡單的定義,反之本書由聲音的材質性出發,提出了一個較為可信的論逃。「聲音藝術」在此與其說是一種創作材質的藝衠閂類·不如說是一種強調場所性丶互文肉體舆材質關倸的積極閱讀策略·其硏究方法不是劃出一塊新的學術處女地·而是提供一個可以用於探墈新藝術領域的探針∶換句話說·無論它是裝置丶雕塑丶表演平面、劇場丶建策,它都可以是「聲音藝衠」。「聲音藝術」」只不過是閱讀一件作品諸多向度中的一種度量,由是「聲音藝術」脫離了藝種化的窘境·拉貝爾近年的幾本出版品·陸續揭示了一種有效閱讀聲音創作方法的開始拉貝爾的看法的侷限在於·如果我們說音樂學院將凱基讓一切聲音變成音樂的理想返還為「為藝衠而藝衠」的純粹聽覺·最終使得凱基的靈硯變成了音樂建制壽工程的理論基礎。拉貝爾的看法就可以說是藝衠學院建制化凱基方法的進階版也就是讓一切聲音場所變成聲音藝術--而且只是聲音藝術。當其論迒體設定在學院內部·《背景噪音》就失去了前衛的解領域性格·變成了學院「去物質」(de-material)
  藝術教程的一部分
  澳洲學者道格拉
  恩(Douglas Kahn),企圖藉由19、20世紀前衛藝術史的細緻考察·來對抗學院理論對於聲音創作的便宜收繻·坎恩在〈一度被移置的聲音史〉一文中強調
  (聲音)不若雕塑一般存在著所謂獨立的歷史·既乏團體形象·亦無線性發展'更沒有可以寫成傅記傳奇的故事,也談不上持續的集體欲力交流。如果将之視作為一個待書寫的歷史客體,聲音作品沒有一個像樣的角色能夠成就一篇好故事,缺乏書寫歷史所必須假設的演化丶發展丶成熟過程,它看起來既零散·持續時間又短暫·它更像是某種附帶品,這段歷史一如聲音本身一般忽不定了「聲音藝術」文字化與藝術史化的先天困難·坎恩很清楚地說明了聲音材質的特殊性,以及聲音創作對於藝術門類的先天抗拒:「即使最終的作品好像只有Brandon Labelle.Background Noise:Perspectives on Sound Art.New York and Publishing Group,2006.P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