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声音艺术 66


分类:相关阅读 / 「超越声音艺术」

超越声音艺术 66
前一篇:超越声音艺术 65 下一篇:超越声音艺术 67
文本阅读:
  在40年代賽璐璐磁帶錄音尚未普额之時,今天所謂的「剪接」技術並不存在。當時要在錄音丟掉刻壞的唱片重來·因為唱片無法消磁重鑠。不過得混音台之助·當時已經可以做到聾音漸入、渐出,調配各軌聲音強度之比例·此後·「試驗俱樂部」又得到三台濾波器·可以用於規律地濾掉某些頻率·創造「濾波旋律」的效果,還有一部能夠同步播放三捲帶子的特製盤帶機·最早期的多軌同步音樂就是倚賴它錄製的·事實上直到1958年以前·作為當時科技為解決傳統電子器材缺乏音樂演奏能力的問題·夏飛開發岀註8),可以自
  動反覆播放同一段錄音·在1948年的〈鍋子研究曲〉之中·夏飛取用Guitry)錄音中的兩句話「在你唇上·在你唇上」為取樣加以反覆播放·這是今日最早的人聲取樣音樂·堪稱電子反覆音樂(Musique repetive)之租。夏飛曾經盛讚人聲之多變性抽象性他說「人聲是與其他音源一樣好·甚至更好的聲音物件·人聲常常很難被辨别出來:」」《註9)
  夏飛試圖在唱片上錄下同音色不同音階的噪音·每一個音階刻在一張唱片上,一機一音,如能實現·直到三年後的1951年,在工程師普蘭的幫助下·夏飛才算走出了第一步·這就是
  「創聲機」(Phonogene)的發明。「創聲機」是第一種專門為具象音樂而設計的機器·可以消除突兀的赶奏聲·還能夠調整頻譜·它共計有三種版本,其中「音色創聲機」(PhonogeneChromatique)附有12鍵鍵盤·每一鍵對應磁帶一種特定轉速·能夠控制盤帶機播放十二種不同音高的取樣一這意味著可以控制音階變化·「創聲機」」的另一個版本「推桿劊聲機
  (Phonogene a coulisse)基本上是一個以推桿自由調節磁帶轉速的盤帶機·皮耶,亨利的
  〈奧菲之帆〉一曲中延長的頒音就是以「推桿創聲機」製作的。「通用創聲機」
  的取樣變長·而能夠將環播取樣的不同音高以同樣的時間長度播出·「轉音機是由一側貼附磁带的大轉盤·其周圍有可以手控之十個讀音磁頭,一個錄音磁頭興一個消音磁頭·磁帶錄音長度為四秒鐘·其中讀音磁頭可在不同相對位置讀取同一愾帶子·並且將訊號分別送入十個濾波器與擴大機之中;如此可以創造出聲音延遲(delay)的效果·同時調整頻譜造成音色變化·還可以一邊製造延邏·一邊將輪岀訊號反饑回來;也就是一邊放一邊消磁同時錄音。如此可以創造岀一個持續漸變的聲音·也可以製造出強烈的餘響(reverberation)
  雖然這些電子燊器以今日標準來看·真是原始異常·但在具象音樂開發的早期·這些基本器材已然允許夏飛製作出在藝術上具完整性的作品·50年代開始流行的磁帶錄音取代了不便的唱盤錄音技術·賽璐璐磁帶只須使用剪刀和膠帶即可進行剪接·這使得具象音樂的製作流程大為簡化·此後五十年間類比及數位樂器爆炸性的發展·乃至於電腦音樂之出现·並沒有改樊50年代具象音燊確立的基本創作方法學意指溝纹成一圓形·可以無止盡反覆播放的唱片Voix Comme Materiau Musical,"La Vair,Paris:Librairie Maloine,1953.p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