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声音艺术 80


分类:相关阅读 / 「超越声音艺术」

超越声音艺术 80
前一篇:超越声音艺术 79 下一篇:超越声音艺术 81
文本阅读:
  由聲舌的色彩我們可以瞭解其合丶其昔高
  addictio)、其藏昔
  其波動等等數值。因此聲舌是一個可以量
  但是,當聲一旦
  耳,馬上成為人們的感覺·從而成為一個「與體」·目前此種心理物理學(Psychon尚末構成一門科學,但是好的作曲冢可以據此表逐出也想傳逹的感覺。(註10至於如何組織這種聲音體·謝納奇斯認為當時方興未艾的後序列風潮提岀的方法是錯誤的,他於1955年發表論文〈序列音樂之危機〉("La crise de la musique serielle°"),從聽覺的今天稼性發展之舌燊因為其過度複而自我崩解,今天我們所到的序列昔樂不過是來自不同音區的一堆晉符·極隄的複鞲使得聽案無法在雜亂無≡的旋律中理出思路·宏覬之效果只是造成無理之晉群佈丶隨機性之全頻分布·從而造成線性複系弒與實際聽覺效果之矛盾,它只能狗是表面現象。(1
  謝納奇斯認為雜也納學派的檵承者已經走入死路·從而造成在理論上無意義·在聽覺上無效果的音樂·謝納奇斯提岀的替代方案相當激進·他將音樂傳觥中被認為是分屬縱軸與橫軸的兩大元素,「音色」與「時間」兩者合而觀之·將短時間內單一音團的細緻音色變化歸入「微觀作曲」·而時間軸則為各個音團之間的關倸·從屬於「互觀作曲」」;這兩者對於一首曲子而管是比例關係,而非對立的關保·因為這兩者皆同時涉及時間與音色變化·謝奇斯列出了音色觀念演進的兩個時問點·其一為18世紀的西方古典音樂·在旋律與和聲兩軸的基礎上開始鈉入新音色;到了19世紀末·聲音之動態,聲音之質戚的演進變成了新音樂的內容作曲家德布西的「音色一和弦」(accordes-timbres)是為重要指標·這種「時間」觀念改變特別表現在「節拍」觀念的取消·謝納奇斯曾經如是描遠他在佩羅波內斯(Peloponnese)
  阿基雅·拉福哈修道院(12)晨間彌撒的聽覺經驗:「一開始·鐘聲敲擊之節奏組綏慢地拉開序幕·其後敲擊緩緩地加速·持續相當一段時間之後·在幾乎難以察覺地狀況下減慢速度音程(intervalles croissants)卻逐漸擴大直到最後聲音消逝·」(註13)就聽眾而冒·這種縫聲的時問感無所謂小節的框架·也不循節拍之規律·時間不再被規格畫分·在加速與減速之間音樂段落於舒張之間相對性地存在。謝奇斯援引符號學者皮亞傑(Jean Piaget)的理論·區
  (Temps successio
  」
  脈貉·只比較其時值長短·而前者如若抽離前後文,便毫無意義可言。或者我們可以由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的理論來理解上逃說法:「每一個参考體(corps de reference)都具有其獨特的時間·」(註14)
  同注4
  阿基稚
  道院(Aghia lavra)係希臘少數保留至今之早期拜占庭式数堂,亦為希臘對抗土耳其革命之歷史遺同注4·p.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