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声音艺术 119


分类:相关阅读 / 「超越声音艺术」

超越声音艺术 119
前一篇:超越声音艺术 118 下一篇:超越声音艺术 120
文本阅读:
  帶到了搖濆樂空間·包括音樂節、音燊酒吧與DIY唱片的通路之中·他的類比聲響實驗則預年代以數位技術為主體的「解構派電音」」的出現977年,馬克雷從他度過青少年時期的日内瓦回到了美國·就讚於波土頓藝術學院他「發現」了當時方未艾的龐克音樂:Sex Pistols.dNa、Mars這些龐克團體對馬
  克雷的影響不亞於波依斯、阿空齊丶羅瑞·安德森(Laurie anderson)與丹·葛拉漢(Dan Graham)。地下文化與學院教育的兩極影響構成了末來馬克雷作品的兩個向度:非專業主義形式思考。龐克文化不經修飾的現場能量與不妥協的政治觀解放了馬克雷對於「藝術應該是什麼」的想法與作法。1979年,寓居波士頓的馬克雷撿到一張33轉蝙蝠俠故事唱片,這張遭車輾,變形的唱片表面還留著輾痕·靈光一閃的馬克雷將之放到手提唱盤播放·唱針在規律的跳針中竟然出現了有趣的規律節奏·讓馬克雷精神一振·很快地馬克雷與同學組成了自己的樂團〈甚至單身漢們〉(註36)·由馬克雷擔任主音·而前逃的跳針迴路則替代鼓手成了最好的節奏樂器
  馬克雷自行改裝了可攜式的唱盤·使用嘻哈的基本技巧如刮碟丶剪接丶返覆、泥合·重新阽聲音結構·這些實驗持續了整個80年代。1991年馬克雷在東京與另外三位音樂家以100台唱盤進行同步現埸表演(其一為大友良英〔Otomo Yoshihide〕),每一位DJ負責25台唱機馬克雷為了這兩場表演特別壓印了一百張特製唱片·每張唱片雙面共有四十多圈溝槽;亦即在每一面共有約20段短loop和數段音樂片段·每一張唱片有兩孔·一孔在正圓心·另一孔略為儡·可以現場換孔以製造延盪效果a現場即為這百台唱機合奏·造成了驚人的聲響效果唱片的材質性對於馬克雷而冒遠比其記錄之内容更重要·唱片在他的创作中成為充滿文化指涉的現成物·從一塊橡膠到文化商品之間的距離·成為馬克雷的意義遊戲場·當他從瑞士回到美國時·發現了美國人與瑞士人對待唱片的觀念差異·馬克雷自謂:「在美國,唱片丟在路上丶丟在水溝裡·廉價舊貨店裡堆著成山無人一顧的唱片·這樣的文化態度落差讓我開始走上了今天的路線·開始將唱片當成一種可以拿來使用·拿來浪費的廉價物品。」(註37)在中馬芳子(Yoshiko chuma)的錄影作品〈商業爆炸〉(Commercial Eruption)之中,馬克雷以表演說明了態度·在短短數秒內·馬克雷將一張神似黑膠唱片的巧克力三兩口吃掉形象地說明了波依斯的話:「許多人像吃豬肉般地消費古典音樂」」(註38)
  馬克雷的聲音創作較之一般的音樂家具有更多來自於前衛藝術的影響·他的《無封套唱片》(Record Without a Cover)專輯刻意販賣一張不含封套的黑膠裸片·一面標識著標題丶說製時問地點和使用注意事項:「請勿置於保護封套內」·另外一面則為僅有一圈槽敘的預製錄音·而錄音內容本身即取材自老唱片之片段取樣·除了錄入老唱片特有的模糊聲響刮痕造成的暴音·反覆的跳針聲也是預錄內容之一部分·當消費者在唱片行購買這張裸片之際·這張片子已經經過唱片公司·貨運丶空運丶船運的黁擦撞擊·經銷商丶唱片行職員奧購買者本人都可能在上面留下痕跡·購買馬克雷的唱片等於同時購買了整個商品運銷流程中的意37.Christoph Cox and Daniel Wamer Audio Culture:Readings in Modern Music.New York:Continuum,2004,p.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