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阅读:
各種「錯誤使用」正常迴路的創作將器材去功能化,反過來揭露了器材的物性與政治性相對於造形藝術界的猛進實驗·學院現代音樂在材質問題上依循的是瓦黑斯的思雜·無諭音樂學院在聲音實驗上提出了多少创新·至多不過是將噪音與樂音一观同仁地當作樂音元素來使用·學院堅守著現代性純粹聽覺的脈貉·不處理音樂物性之辯證,其原因當然是因為這樣的辯證會危及學院音樂生產方式的合法性。古典樂音(musical sound)作為一種實體,同古典樂器丶交響樂團、音樂廳與其意識形態密不可分·現代樂只是音樂建制為了求生而作的妥協·只要能夠去除噪音之秕會脈貉·將之置入純粹聽覺體系之中·音樂建制都可以概括接受而其中不可告人的祕密在於·音樂建制不可妥協的東西並非古典樂風與古典樂器!在此古典樂音體本身的政治經濟學遂突顯岀來與此相對·科技舞曲的樂音也有其政治輕濟學·科技舞曲的樂音主要來自國際樂器企業的產品,以合成器或音色碟的方式販售·其音色的開發與流行音樂的走向緊緊綁在一趄·在古典音燊興科技舞曲的樂音政治中間我們看到了1990年代解構派電子音樂的施力點;古典樂曲的取樣是解構派電音所愛用的材料一段浪漫派樂句在舞曲般地反覆播放之後·音質逐漸變得潰敗嘶啞·抑或出現重覆跳針的音效·抑或變得極度電子化·解構派電音以此舉同時爆破了科技舞曲與古典音樂的樂音政治今天以數位唱片形式發售的古典音樂·已韁樊成了客觀的樂音體(objet sonore)·其規格與電子音樂並無不同
這種對於聲音物性的觀注·幾乎可以在每一個解構派電音作曲家的作品中發現·以本哈德·君特(Bemhard Gunter)1993年的唱片《一點髒雪》(Un Peu De Neige Salie)為例:乍聞像是後凱基式的作品·在大段的空白之問·沒有旋律·和聲丶節奏·只有點點綴飾著極細小的畢劍電子雜音·當聽眾試著轉大音量想要聽清楚這些沺微的丶近乎鲤微的接觸不良的聲音時·這些畢剝聾瞬問護喇叭狻出過載的破音。為了避免損壞喇叭·不得不再次調低音量其錄音本身的特殊頻率和音量大小的變化·迫使聽眾必須豎起耳朵追蹤那渺小的聲音變化邊提心吊瞻,擔心是否會再來一次撕裂耳膜丶毁壞高音喇叭單體的破音襲擊·伴隨著聽眾度過時間的是奇妙而性戚的低調音響·以及揮之不去的死亡與毀壞陰影。解構派電音不但以數位技術的錯誤為主題內容,甚至也以技術上錯誤的方法來製作音燊·其使用方式往往完全超過樂器軟硬體設計者的預想·下面任舉一二解構派電音常用的錯誤手段
●誤用聲音軟體·例如卡科夫斯基(Zbigniew Karkowski)以原用於消去高低噪音的 Noise Reduction拿來當作修改音色的特殊效果器
●故意切割唱片一角造成跳針·抑或切割小衹片貼附於CD唱片上以獲得斷續跳刍針之效果●將文字、圖片或者任何一種非聲音來源之data·在程式運算之後轉為意想之外的聲音
●取樣70年代、60年代合成技術原始的老類比合成器·錄製早期電玩遊戲之音誓音色等,在高解晰度聲音成為工業標凖規的時代·音樂家反而開始重新發据類比時代粗糙多噪音的聲
●直接錄取系噪音·從類比傳輸電冁接觸不良接觸不良的嘶嘶聲丶畢剝聲到 modem搬接聲等等不一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