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声音艺术 159


分类:相关阅读 / 「超越声音艺术」

超越声音艺术 159
前一篇:超越声音艺术 158 下一篇:超越声音艺术 160
文本阅读:
  聲音裝置
  1.16.1.聲音裝置?
  本文介貂的所謂「聲音裝置」」(sound installation),特指1980年代至今·現代藝術家利用各種不同聲音媒材召喚聽眾空問感知經驗的非表演藝衠作品°如果我們要對近30年围的「聲音裝置」創作作出定義·首先必須在「科學的」聲音機器與「藝衠的』聲音裝置之間劃出界線其次還要分別出二戰前的聲音創作與二戰後的「聲音裝置劃分既不容易·亦非理所當然,今天所謂的「聲音裝置」一詞還有待重新定義非音樂性的聲音機器古已有之,中國宋代「魚水洗」·可以雙手摩擦盆緣創造共振發出沸鳴·日本江戶時代茶室中的「水琴窟」·將大甕埋入地下以為共嗚箱·讓洗手水聲或雨聲為幽深的泛音·北京天增的集音設計·可以使中央主祭的聲音延著圓形壁傳送·泰姫馬哈陵地室空問的設計有擴音與迴聲的效果·教會於14世紀發明了「粗鈴」·可以傅遞自動演奏的聲到數公里外415世紀畋洲的風吹琴(la harpe eolienne)以大管導入自然風吹拂繃緊的琴弦發出悲淒之和聲(1)·16世紀教士梅爾森(Marin mersenne)製作了可以模仿真人發音的「說話機器」(註2),同時構想了他稱之為「聲學透鏡」」(acoustic lens)的聲學實驗空間·17世教士基歇爾(Athanasius Kircher)設計了大如建築尺度的監聽設備·可以淸晰地聽到遠方厉問的動靜·18世紀末德國科學家克拉德尼(Ernst chladni)將小提琴弓一端固定於金屬盤緣盤上覆有一層乾沙·當拉出不同頻率時乾沙便會形成規則的幾何形波敏。18·19世紀之問歐陸續發明了音樂鐘丶音樂盒興自動演奏鋼琴(註3)等等自動樂器·今天的聲音劊作,依然自這些古老聲學機器之中找尋靈感·上逃的種種機器·幾乎都有當代的藝術版本·直到今天還常見於藝術展覽之中,若間今天的「聲音裝置」」過去的聲音機器有何差異·除了由不插電轉為插電之外·真正的差異似乎並不存在裝置内部脈絡的差異·二戰
  前的聲音創作與二戰後「聲音装置」」同樣難以劃出界線。事實上早在「聲音裝置」一詞出現的半個世紀以前·未來派興逹逹派就已經製作了種種「準」聲音裝置·對於聲音空間的闕注也早已出現在戰前的聲音創作之中
  教士阿塔舾修斯·基歇爾(Athanasius Kircher)形容風吹琴聲「無法判斷其所自來·也無法想像是什束西」·可以說是一種原始的環境互動装置
  聲音機器
  3.其機械结構最後演化成了電程軟硬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