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声音艺术 160


分类:相关阅读 / 「超越声音艺术」

超越声音艺术 160
前一篇:超越声音艺术 159 下一篇:超越声音艺术 161
文本阅读:
  代·作曲家艾瑞克·薩蒂(Erik satie)提出了一種非古典·亦非浪漫音樂的聆聽模式
  之稱為「家具音樂」」(Musique d'Ameublement)·其觀念頗似於现代的「背景音樂」或「環境音樂
  合等主體情豬變化·在空間中長時持續演
  出的音樂他的〈失眠〉(Vexation)一曲要求演奏者將同一樂段演奏840次·在同樣的音樂重覆相當時問之後·聽者的聆聽狀態必然相對改變·原來是前景的音燊成了潛意識般的背景蒙德利安(Piet mondrian)於1920年代發展了薩蒂的想法·他認為新造形主義(Neo-Plastic音燊可以以展覽形式發表·有如反覆播放之電影一般·觀眾可以任意來去欣賞过種新造形音樂·不受制於音樂表演的時間
  20世紀初葉·第一波未來派藝術家使用繪畫丶詩歌等傳觥媒材來再現聲音·而第二波加人的未來主義者如迪培羅丶巴拉等人·企圖超越傳弒媒材的再現表·直接呈現事物運動之氣味丶動態熨噪音·他們同製造了可以自動運轉丶夔出閃光和噪音的造形機器〈造形複合體〉
  omplessi plastici,1913)·這些未來主義機器脫雕了實用生產功能·將噪音丶氣味丶運動道些過去被認為是無用的副產品一變而為藝術主題1917年·未來派畫家盧梭羅自製了一批可以控制音高丶助態與音色的噪音樂器如「響雷器」、「狂吼器」、「爆炸器」、「嗡嗡機」、「窸器」」、「口哨機」、「咕都咕嘟機
  「劈劈啪啪器」包括變形款計遠27種,總稱為「噪音音調機」(Intonarumori)·在實驗音樂靚念未入建制的上世紀初·噪音樂器對於當時的文藝界而是挑釁的惡搞行徑914年·超現實主義者阿貝爾托·沙雜尼歐(Alberto savinio)在論文〈戲劇與音樂〉中Le Drame et La musique")提出了聲音劇場的構想:「若您將街頭硯作劇場·那街上的呼喊和聲音
  傳出的鋼琴聲·就成為最佳的音樂元素·甚至在以某間臥室為劇場空問的情况下·窗外念駛而過的汽車喇叭聲越窗而入而成為『音樂』。」(註5)這個從未完成的構想可能是最為貼近超現實主義精神的聲音作品·街道噪音和「非現實」的音樂在現實生活中的一隅不可能地相遇·這個作品來自於一只傾聽的耳朵·而非出自鋼琴家之手1923年,匈牙利藝衙家,包浩斯教授莫侯立一納基(Laszl6 Moholy-Nagy)在其〈留聲機之潛力:音樂新形式)("New Form in music:Potentialities of the Phonograph")一文中,構想種出格的聲音造形
  提出聲音造形可以來自於許多意想不到的自動音源,例如歌唱弧(註6)或安置在觀眾席下方的喇叭等·他自己也製作了一批會產生聲音的動態雕塑·同樣在1920年代·達達人拉烏爾·浩斯曼(Raoul hausman)呼應當代科學認為聲光運動只是不同頻率波動的理諭·設計了「光聲機」(L'optophonetique)
  現代西方被分囉的知覺·以一台多媒體機器重新統合起來·只可惜此一設計在當時無法付諸實現·1929年,瓦特·盧特曼(Walter Ruttman)提出了未來聲音空間造形的可能性·他認為世界上所有聽得到的物事都可以變成創作素材,這些素材可以特定時空來形塑,重新创造出4.Alan Licht.Sound An.NY:Rizzoli intemational publications,2007.p45
  5.Douglas Kahn and Gregory Whitehead eds,Wireless Imagination:Soumd Radio and rhe A1wt-Gamke Cambridge:The MIT Press,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