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声音艺术 175


分类:相关阅读 / 「超越声音艺术」

超越声音艺术 175
前一篇:超越声音艺术 174 下一篇:超越声音艺术 176
文本阅读:
  被覬眾接觸到的聲音資料·當然並無不妥·事實上有許多藝術性的錄音作品·十分適合在畫露西爾的觀念性錄音作品·將音場空間性與轉錄的音質損耗當成唯一的主題·此作只能以錄音的方式欣賞●庫畢許錄製未經電子處理之聲音(諸如玻璃杯聲丶鈴聲丶音叉聲等)
  將聲音重疊交
  次:織造一種聲音結構·這種結構不容易被當作音樂來認知·卻又比生活現實中的噪音更具爼織性。馬克雷的功力主要表現在其大量的聲音拼貼作品上,這些作品截取自電影聲軌或商業唱片·在馬克雷巧手織就之後·呈現了媒體潛意識的全相圖,在幽默之中帶有批判·雅內克·夏佛(Janek Schaeffer)將一只迷你錄音機(註23)裝置在包妻内寄·錄製下整個郵政遞送流程的聲音·這是一種激進的技術風景監聽紀錄·透露了強烈的祉會學訊息·也可以靦為一種藝術性的工業吐會測量:此錄音長達72分鐘,名稱便叫作(郵遞音〉(Recorded Delivery)
  本書所論及的絕大多數藝術家·無論波依斯丶安迪·沃荷丶白南準、居伊·德波丶阿康奇·伯洛斯、亨利·蕭邦丶希金斯丶馬休納斯丶保韆·麥卡尼丶弗斯帖爾丶小野洋子丶傻特海德(Gregory Whitehead)、史提夫·羅登(Steve Roden)等,都有飩錄音作品發表,這類作品大多由藝衠家自行出版·或交由藝術廠牌少量發行·僅限於少數熟悉鬥道者能夠聽到聲音作品本來就是邊簃創作·缺乏發彳行管道的錄音作品就更形邊緣。1990年代之後,純錄音作品雖然更常在畫廊、美術館以耳機播放的方法展示·但鈍錄音作品之於聲音裝置·就有點像素描之於油畫一般·基本上不受藝衠體系重親·錄音作品至今依然很少成為兿評討論對象論專屬之歷史研究與論遽·這又是一個媒體特性與市場交換性決定藝術歴史書寫的例子雖則如此·純錄音作品依然是許多沒有瓣法親身參觀聲音裝置的群眾直接接觸一手聲音劊作最直接的途徑·1990年代末以後·受到網路衝擊的純錄音作品郵購市場基本消失·一切聲音出版品都數位化成了聲音檔·一方面無可避免地導致錄音作品更加去脈絡化(註24)a另外方面也打開了聲音資訊庫的水閘·使得冷僻的錄音作品遠蛟過去容易取得·本書所介貂的絕大多數藝術作品的聲音檔·都不難在網路上找到·而僅僅在二十年前·藝衠家的錄音作品可是要耗時費力才有可能蒐集得到
  23.Dictaphone通常用於記錄澳·在沒有明聲音時會自動暫停绦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