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声音艺术 218


分类:相关阅读 / 「超越声音艺术」

超越声音艺术 218
前一篇:超越声音艺术 217 下一篇:超越声音艺术 219
文本阅读:
  老具象音樂在結構上的粞對性品質,刨造出一種可以據以說故事的丶依然保留部分與現實關線索的音樂·」(註47)聲音詩人亨利·蕭邦(Henri Chopin)對於夏飛的聽覺還原則提出更嚴厲的美學政治批判'他認為具象音樂將聲音物化丶音符化之後納入抽象作曲架構方法學是走回古典布爾喬亞政治的反動回頭路·具象音樂因此遺失了「身體」-遺失了一切物質性關切·遺失了政治、秕會丶經濟性的脈貉·將藝術之物質性生產與「精砷性」的欣賞完全離開來,從而失去了前衛主義意義上的進步向度尤夏飛聽覺理論的核心而論·將精聽上綱為唯一聽覺模式·必然遭遇現象學方法固有限制·遭遇完全現象還原的不可能性的問題·事實上夏飛本人早在1953年就提出了這個矛盾將「聽覺還原」當作是「違反自然原則」的·他承認现代人最自然的聽覺反應·就是「遵循聽覺文化的制豹去找尋音源」(註48)。一般人聽到自己熟悉的母語時·無法憑意志作到能所指分離,例如把別人的辱罵當唱歌而毫不受情緒干擾·將講話當成音調而忽略其內容;完全的飩粹聆聽只能夠發生在物丶酒精丶半淸醒等意識不淸的狀況下。當代聲音認知硏究強調聽覺存在特有的完形能力(即格式塔效應)·例如成人大抵倚賴腦中已經儲存的聲音輕驗來認識新聲音·與此同時·聽者對於此時此地互文的認知上都扮演決定性的角色·人腦整合這些資訊·自動傾向將聽到的聲音與眼前所見·口中所說手上正在從事的事全部連接在一起·這一切人性的反應都太不「鈍粹」了·精聰雖非粑無可能卻是被因果聽覺與諸多感官知覺所包圍環伺著的暫時現象從具象音樂作曲的層次來說·夏飛企圖創造一套以音色知覺為基礎的聽覺本體論,用來代替古典音樂以平均率為基礎的聽覺·創造聲音物件音色知覺條件的模式有賴於「一粗尺度之詰構」·這種說法借用了古典音樂的認知袺構·古典音樂將每一個音都置放在調性劃定的範圍內·在音高丶和聲相互定義的平均率空問中開展音樂·具象音樂元語言的試驗則集中在音色的變化上·此一向度成功地表現在皮耶·亨利所作〈門與嘆息變奏曲〉(Variations pour pir)之上·今天的科技舞曲音樂尚且沒有超越此一反覆/音色變化結構·但也正如科技舞曲所顯現的美學限制·這種實驗只有在元素極度單鈍時才能成立·只要音樂元素多趄來·音色演進轉化的語言就趨向失效·因為一般聽眾無法同時把握這麼多的聽覺雜度相對於聽眾已經熟悉其文法(調性丶和聲丶對位等)的古典音樂·具象音燊等於是用一套聰眾不認識的新語詈來構成·缺乏古典音樂承先後的軸線·因而在認知上形成很大困難在1986年的一次訪問中·夏飛全盤否認了他的具象音樂實驗·他認為過去四十年的實驗完全失敗了。夏飛說:「我浪費了一輩子的時間。」「具象音樂並沒有提供 do.re mi之外的另一種可能·追論刨造一種全新的音樂語言。」」(註49)當然·認知科學無法合理化具象音樂發展的腳步·並不等於夏飛構想的全盤錯誤·畢竟古典音樂燊經歷數百年磨合才在藝術(心理性)興科學(實證性)的矛盾辯證中取得成功·而具象音樂至今不過六十餘年·可以說還發展的初始期·更重要的一點在於·具象音樂的發展早已脫離了夏飛聽覺還原的基本教義Makis Solomos,Owir,entendre,coiler,compere apres Schere ffer.Paris:Buchet/Chastel-INA/GRM,1999,pp,53-67
  49.http://www.beatportal.com/feed/item/pioneers-of-electronic-music-4-pierre-schael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