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阅读:
在這種狀况下·具助作性的控制介面與相蛟單的音樂元素·反而能夠更加強電腦音樂演奏的现場性(註53
電腦音樂的危機與其可能性是一體的兩面。一方面演算法指向終極邏各斯·當演算法不是追求目標的手段·而是飩粹之目的本身的時候·音樂聽赶來如何成了次要,從而也就喪失身體的向度,喪失了人藉由音樂與環境產生對流的機會·導向了技衡對於人的全面反控快速進展使電腦超越了單一工具的限制·整個工業社會本身變成了一部藉由冁路相連的大運算機·電腦語詈前所未有的整合了所有媒介·鏈接了所有的機器由內而外地穿透了當代生活·甚且部分取消了藝術表現、日常生活贝正式工作之問的界線當數億人一天花費數小時至數十小時在電腦前工作丶生活丶娛樂,這些機器的聯結足以產生出新的人工生態體系·這種前所未有的全面聯結狀態·使得今天的電腦音燊愈來愈難當成獨立的藝種來看待·只不過這個開放系統本身,究竟是一個傅柯眼中單向監視的大型監獄或解放分工困境的契機?
1950年代的電子音樂創作基本上侷限於科研單位丶大學丶國家級傳播單位的大型錄音室60年代開始出現個人錄音室·70年代個人錄音室的門檻更為降低·同時「自己助手做」(DIY的地下發行網路蔚為風潮。80年代個人電腦開始出現·在短短十餘年間·個人電臘席捲了電子產業領域,個人電腦CPU運算速度的突進與相對價格的陡降,·即時數位訊號處理(Digital在80年代末的技術發展·大幅推進了個人電腦的聲音處理速度·同時大的丶可以近乎免費取得的聲音軟體湧現·以電腦為平台的聲音工作站開始普及化·直接推動了電腦新音樂的夔展·學院派電子音樂與現代音樂一樣·掉入了建制化的陷阱之中,反而在學院與研究中心門外的電子音樂·受惠於降低的科技門檻·呈現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依照電腦音樂家寇提斯·羅德(Curtis road)的說法·過去電腦音樂猶如實驗室裡的花朵·只能夠在資源雄厚的機構·專業工作人員的照料下存活·今天電腦音樂終於可以離開建制的溫室在個人工作室中研究與創作
970年代「發電廠」樂團(Kraftwerk)將電子音樂家相對於音樂內而外翻出,以機器人的形象走上舞台,電子音樂觀念上的自我指涉自此走進了流行文化1980年代的新浪潮電子音樂與1990年代的泛科技舞曲浪潮·將這種借自前衛運動的解主體語轉變成了音樂風格·他們以電子
號為團名·以機械般的反覆為樂風,取樣他人的素材,歌唱工粟社會的疏離·但是另外一方面,這些音樂家卻必須仰賴唱片市場與大眾傳媒來糰續其音樂生產·在這個敏感的文化前線·工業電子樂團開創了自己的地下傳播體系,堅持前衛主義的反抗姿態·以破瓌自我形象來破壞大主體投射出的假象·解構派電音則集前數者之大成·以各種音燊風格為素材·將古典音樂丶流行音樂,乃至於電子音樂本身的主體都轉變為解構的對象
53.例如波爾裔荷蘭音樂家米·瓦斯利盛(Michel waisvisz)的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