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声音艺术 237


分类:相关阅读 / 「超越声音艺术」

超越声音艺术 237
前一篇:超越声音艺术 236 下一篇:超越声音艺术 238
文本阅读:
  西格蒙·艾克斯納(Sigmund Exner)更進一步以生物電學研究腦內各部位的功能·發現腦的不同部位負責不同的生、心理功能
  德國技術傳統下的哲學家如恩斯特·卡普(Ernst Kapp,1808-1896)、德貂爾與恩格爾邁爾(P.K.Engelmeier:俄國工程師)、拉特惱(Walter Rathenau),都將生物、人、會部场是機器·並且直接就人與機器的類比關倸進行研究。卡普提出了「器官投影說」(Organ Projection),即人類在製造工具和其他物體時·通常會將人體結構與功能投射其問·因而機器與人體往往有結構上的相似性·拉特惱則說:「機械化並不是表達人類倫理意志的自由而又自覺思考的籍果,倒不如說,它不是有意成長的,甚至於是不知不覺的,儘管它有著理性的和決疑的結構·它卻是自然界的一種沈默無言的過程出自於抉擇的過程...4......人
  的最根本特點之一就是「行動循環」·我們每一樁有意義的活動都必然採取這種自我包容式動循環形式·在他行動的先前結果的基礎之上·反餓活動將主體人本身聯結在一趄註8)不斷地聽話一回話過程·就是拉特惱所謂反饑循最好的例子·這也就是說·技衠發展的遥輯深植於人所固有的能力之中
  二戰前後·為解決高射炮自動控制的問題,美國科學家雜納(Norbert Wiener)提出了「控制論」(Cybernetics)·更進一步理論化了身體與機器的內緣關係。雜納將生物自身的行為模試丶生命體的循環過程全部
  接收環境中的各種訊息·並且同時產生回應φ他以人體的自動血壓調節為例說明生命體循環無意識狀態;當覺神經向延髓之脉管壁神中框報告血壓上升之訊息後,立即產生反饑效應·外周血管壁的張力減弱·管壁擴張·血流量增加·血壓就降低了·依同樣的方法,他將人類撿拾滾落地上鉛筆的運動切分為五個不同的身體運動,記錄了人體的機械化運助:1.人睛必須不斷追蹤滾動的目標;2.同時調整自己的身體姿勢:3.伸手趨向鉛筆;4.動用觸覺確定自己握緊了鉛筆;5.最後才將之拾起
  上逃的技術主體論觀點在成為科學思雜主流之後·對於現代醫學起了板大的推進作用不過當身體變戍飩粹技術性對象的時候·技術主體就脫離了個人主體經驗而成為理性在此一過程中自動樊成了工具·這其中隱藏著巨大的倫理危機·因而在歐洲也同時響起自不同學科的學者,不約而同地返回了身體的思考法威吐會學家莫斯(Marcel mauss)強調人在發展外延工具文明的時候,必須先具有整套的「身體技術」」(les techniques du corps)實踐作為基礎,身體技術興外延技術的關係韁常互為表裡。身體可以學習·自我改造,自我進化,同時是人類最早的「技衠物」(objet technique)與技術手段(moyen technique)-技術不是相對於人的客體,人本身就是技術發展的果。(註9}人類凡舉行·走丶坐、臥、游泳丶狩獵、採集、耕作、合作、舞蹈語丶歌唱丶工具製造丶食物處理丶身體照護丶性愛丶生殖、育兒·睡眠、休息、冥想7.強钠森·科拉瑞著·蔡阑吕譯,《察者的技衡:論19世紀的覺舆现代性》·台北:行人出版配,2006·直吳同盛著·《技渐哲學徑典讀本》,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2008·直516·有刪图9.参考·Marcel Mauss,Les lecluziganes du
  936,www.regine-detambelcom/images/3Revue1844pdf與馬賽闻·莫斯等菩·蒙资山人學社譯·《除技術丶技藝與文明》北京:世界害出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