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声音艺术 300


分类:相关阅读 / 「超越声音艺术」

超越声音艺术 300
前一篇:超越声音艺术 299 下一篇:超越声音艺术 301
文本阅读:
  展了具有「主題」與「變奏」(differentia)的曲式·這種音燊與強調身體感丶律動節奏感的式絕非來自
  即興的靈戚·而是在書齋的總譜上推敲出來的袺果·(脏3)17、18世紀德奥系音樂在歐洲風行推廣了日耳曼音燊對復數拍秩序感的懾好·排除了歐洲民問音樂的奇數拍以及某些被認為難登於大型樂團演奏同步化的需要,五粽譜開始使用小節線其附帶效果是樂手即興拉長縮短音樂細部的表現能力大輻受限·五線諧的流行大大改變了中古時代以練習與記憶為主的音樂實踐·音樂的總體性興身體性一步步讓位給成文的總譜·和聲與對位法的發展使得作曲成為一種技術工作·五線譜的出現使得音樂寫作如同作家寫小說必須考究布局丶結構丶細部與總體的平衡,作曲音樂不再有詩歌般筒潔的特字性·這意味著燊譜與音樂建制的技術理性凌駕了從身體出發的音樂·(註4)
  巃諧記譜法的成熟與樂譜印刷出版約莫同步
  年威尼斯大量夔行的印刷總譜·譏這
  種複雜的音樂文本前所未有地快速傅播,樂譜強化了和音在音樂元素中的治性·對於音樂認知的成形有長期的魉對影響。總譜指向了一整套新音樂生產系統,包含了樂譜出版商銷商丶著作權法律的立法丶作曲家版權協會丶交響樂隊丶音樂學院的成立·亦即整個現代音樂建制的成形(註5)·樂譜印刷出版大大地促進了音樂的普及化,幫助新音樂進入中產階級家庭·值得注意的現象是·從文藝復興後期直到18世紀·西歐中產階轂在自家觫習音樂的時間遠遠多過於聽歌劇或音樂會的時問·也就是說·中產階級與音樂的關倸並非單向的消費,而是整個音樂生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到了19世紀,作曲家傾向只為職業演奏家作曲,市民演奏新音樂的能力因為樂譜愈發複雜而大幅受限·這個改變牽動了整個音樂生態·欣賞輿消費逐漸代替了自娛的演奏,19世紀末唱片產業的狻軔成了這個發展方向合乎邏輯的結果人的身體是一直是音樂傅透的主要介面,直到16世紀以前·西方音樂基本靠口耳相傳的燊譜是提供知悉音樂的人作為储忘之用·16-17世紀間·演奏者對於樂譜的詮釋或修改仍然是自由的,對燊譜的文本崇拜大約與音樂的獨立化·以及現代意義上原劊作曲家的出現步·過去演奏家·作曲家這兩角色是渾然不分的,直到浪漫主義時代·這種情形才出現了改變,貝多芬的成功象徵了完全「寫作型」」的作曲家取得了藝術音樂的領導地位,貝多芬场了大型交響樂圍而作曲·他企圖表達的高度結構性·高度心理性的複雜音燊不是家庭樂隊可以演奏的。這種音樂排除了身體性的丶即興的表現·讓家庭音樂與音樂廳音樂自此分途漫主義作曲家寫作唯有職業音樂家在專業音樂廳才能夠演奏的音樂·作曲家高張的個人意識更不容許演奏者的自由詮釋·這種樂譜文本高於一切的觀念出现於18世紀末的德語區·並隨著德系音樂的流行而征服全歐洲
  20世紀以前·西方古典音樂的表現範圍牢牢地限制在五粽譜系觥之中,這意味著音樂只3.同上·直105
  4.同上·岚
  參照賈克·阿塔利(Jacq
  的觀點·腊曲音樂的流行和技衙官在資本主教社會中的出現之間有對惠關保·也許可以理解為·在拿破崙時期底定的官僚制
  首先是一種以共和國法律為基礎·受代制度监督的文書玫治,而「宫僚體制y」企圖攮大其管理範圍到一切文化生活·其中每一個節部是如同譜曲一般成文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