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声音艺术」 返回上级

  • 超越声音艺术 301 超越声音艺术 301
      能夠在既成音階丶既成音色·既成時間的範圍內進行創作,這種傳就的記譜方式不再能夠音樂家的想像·現代音樂家必須藉由樂譜的革命來革新音樂。1910年代盧梭瞿的「等音譜」打破了傳統五線譜音階與小節的限制·將受制於12音樊化的聲音模型柔化·荀貝格的作曲將貝多芬以降的「寫作型」」音樂傳毓發揮至極限·創造出一種近乎程式邏朝的作曲,這種曲子是抽象結構思考的   被構思出來·甚且欣賞這種音燊   都必須具備一定...
  • 超越声音艺术 302 超越声音艺术 302
      電子樂器與樂譜文本在此合而為   在像Max/Msp、PD這類物件導向軟體中,虛擬合成器·虛擬取樣機本身就可以將之視作為一種樂譜形態·當燊譜寫好·音樂也就同步完成了·其樂譜即軟體·樂器即電腦·作曲與演奏的分別幾乎不再具有太大意義·對於手提電腦音燊家而言·所謂现埸表演便是在現埸稍事修改合成丶取樣丶排序之演算法參數·矛盾的是·現場電子音樂常常是事前凖備愈多·現場介人愈少,效果愈好!目前技衠絛件下最...
  • 超越声音艺术 303 超越声音艺术 303
      闡德斯一帶敲響。毎當接近整點·教堂鐘塔和市政廳正面自動化的組鈴便開始演奏音樂·組栓釘適時引動對應的機械結構·小鐘錘便開始依序敲擊一排依音階排列的綗鈴·有些機型的栓釘可以改變順序,因此能夠更換演奏曲目   1775年,安格拉美爾神父(Marie Dominique Joseph Engramelle)曾經寫下了「聲音記錄技」(tonotechnie)的詳紐作法·亦即在旋轉的圓筒上打洞·設置規律排...
  • 超越声音艺术 304 超越声音艺术 304
      鋼琴家藉此留下了珍貴的現場演奏「錄音」·部分彌補了當時代留聲機錄音品質不足的問題在自動樂器之中,指法·運弓均有賴微妙技巧的小提琴最難模仿。1909年萊上比錫公司胡普費爾德(Hupfeld)跨過了自動演奏小提琴的技衠門檻·其「風諾利斯特小提琴」」(Phonoliszt Violina)在精密的氣動力系锍挫制下甚至能夠演奏出「顗音」(vibrato)這種先進的自動樂器由1350儫弦控制的旋轉琴弓同...
  • 超越声音艺术 305 超越声音艺术 305
      空氣之振動帶動一只半固定的針·將振動刻畫在塗附煙灰的旋轉圓筒上,這個概念基於傅利葉的「波形分析」理論:亦即當我們聽到「很多」」聲音時·耳膜所接收到的訊息是由許多簡單正弦波加總而成的一個複雜波·所謂錄音·便是將這個複雜波轉化為聲紋·播音就是反向將聲敏還原為聲音的過程·今天可以聽到最早的音樂錄音·來自於1855年法國人愛德華一雷翁史考特·德·馬丁雜爾(EdouardLeon Scott de ma...
  • 超越声音艺术 306 超越声音艺术 306
      愛迪生留聲機在當時最大的革命在於·它兼有記錄聲音與播放聲音雙重功能·還有使用簡甲、穩定性高的特色,更為關鍵的一點是·它是第一個上市的通用錄音器材·實在的說愛迪生最大的貢獻並不在於他發明了聲敘   這個新發明推向市埸·留待他人擴展愛迪生本人所想像不到的功能·留聲機的生產模式:發明註冊一量產一改良·預告了未來百年狹義聲音機器的發展史·電子聲音機器必須不斷推陳出新甚至要能夠成為業界標凖規,才能夠在競...
  • 超越声音艺术 307 超越声音艺术 307
      第安音樂最早的田野紀錄者,日本民族音樂學者黑澤隆朝於1940年代留下的台灣民樂錄音也是用愛迪生錄音機錄製的   錄音科技出現的初期·其最主要功能就是擔任記錄「即將消失的聲音」的角色,錄音器材跟隨殖民者的腳步進入非洲、美洲、亞洲、澳洲等廣大「落後」地區。西方人類學家將錄音與攝影術一同運用於「保存行將消失的人類文化遺產』的紀錄工作中。事實上「保存文化遺產是現代性文化機制將一個個瀕亡文化分類檔案化的...
  • 超越声音艺术 308 超越声音艺术 308
      在市場上排擠了收音機器·這一段歷史對於聲音創作的後犢發展帶來了重大影響·因為留聲機技衠市場化發展的遲滞·也就意味著錄音創作發展的遲滯·留聲機技術作為藝術創作媒材在愛迪生剛剛發明留聲機的時代·錄音必須大聲對著號角口說話·音樂家則要增大樂器音量·才能使聲音動能傳遞到錄音唱針上。當音量成為第一考量,音色的細微變化舆聲音的層戚就犧牲了,這種品質差、頻寬窄丶音量小的錄音不能應用於現場表演·對於當時已臻發...
  • 超越声音艺术 309 超越声音艺术 309
      絕大多數的情况下握有絕對的詮釋權·將其所感所思偷渡到作曲家寫就的譜式中·」「獨立於大型樂團編制之外·用筒單的方法大量傳播具原創性的作品。」」(註16)在作曲家往往須要待極長時問·纔能聽到自己的音樂被樂團演奏的年代,莫侯立一納基的論調無疑非常前衛不過納基的提議在當時如果不是絕無可能·其門檻也不是一般前衛藝術家所可以跨越的·聲音機器與其傳播管道·始終牢牢地被挫制在商橤建制與國家機器手中在1930年...
  • 超越声音艺术 310 超越声音艺术 310
      的   了一種新的機器肉體性·這種機器肉體性呈現於唱機的跳針丶廣播電台的嘶嘶聲聲音丶電容麥克風之棫毫畢露與唱盤的嗶剝聲之間·由錄音呈現的物體性出發學者弗列德利希·基特勒(Friedrich Kittler)提出錄音媒體本來是人體大腦與口、舌的人工延伸·但人類卻傾向將它看成另一個世界的存在而為之神往追求(註19)。基特勒反向辯證地肯定錄音的在場性·這個在埸性不是原屬音源物的在埸·而是召喚興回返之...